中医视角解析中风:病症、原因及预防措施

来源:宏韵中医     时间:2023-08-21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逐年增高。中医经典中将中风称为“半身不遂”,即瘫痪半边身体。而在现代临床中,中风的定义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血管破裂导致的一系列急性神经功能丧失症状。

  中风的病症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偏瘫、语言障碍、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等。根据中医理论,中风一般属于“中风中”的范畴,即由于痰瘀、气滞等内在病因造成的。中风的证型包括“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不语”等。中医师通过四诊,即望、闻、问、切,辨认出病情所在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中、西医理解中风的病因不尽相同。中医认为中风与阴虚阳亢、气血不通等密切相关。其中,“瘀血阻络”是导致中风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中医师通常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辅以活血化瘀的方法,以达到恢复气血流通的目的。中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中医还会结合针灸、推拿等辅助疗法,以促进康复。

  中风的预防和调理非常重要。中医主张提倡养生,注重调理身心。首先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工作与休息节律。此外,饮食调理方面,中医一般强调“三高”与中风的关系密切,因此中风患者应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相反,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健康食品有助于中风的预防和恢复。

  除此之外,中医还提倡运动与按摩,以改善循环和促进气血的运行。常见且适合中风患者的运动包括散步、太极拳、气功等。中医按摩疗法如拇指搓揉、推压等,可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恢复受损的功能。

  虽然中风的病因复杂,但中医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独特的防治经验。中医的治疗方法既注重对症治疗,也兼顾整体调理。中医的治疗思路强调“调气、扶正、活血”,以提高身体的整体抵抗力和恢复能力。然而,中医治疗中风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根据具体病情判定,严禁自行购买和使用中药。

  综上所述,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中医对其的定义主要包括症状和病因。中医师通过四诊、辨证施治,能够为中风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中医注重预防与调理,提倡养生、合理膳食和适度运动。中医治疗中风借助于草药、针灸等综合疗法,提高患者康复的成功率。然而,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患者需遵循医嘱,避免乱用药物。

疾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