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病因与临床表现

来源:宏韵中医     时间:2023-09-11

  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起着泵血供给全身组织的重要功能。而心脏节律的正常调控也是维持心脏功能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有时候,心脏节律会出现紊乱,其中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就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房结发放心电激动速率异常缓慢,导致心脏搏动减少的一种疾病。

  窦性心动过缓的病因复杂多样。一般来说,老年人、心脏病患者、运动员以及受到某些药物的干扰者更容易患上窦性心动过缓。由于老年人的窦房结细胞逐渐减少,窦性心动过缓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而心脏病患者因为心肌纤维长期受损,窦房结功能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引发窦性心动过缓。此外,长期服用降心率类药物的患者,药物会抑制窦房结的自主性,从而引起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明显的症状是心搏过缓,个体差异很大,心率可以低至每分钟30次左右。患者常常感到心慌、头晕、乏力,并且容易出现晕厥的症状。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患者还可能出现胸闷、气促、心绞痛等不适感。有些患者甚至会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显现出心悸、心慌的症状。除此之外,窦性心动过缓还可能引发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心理症状。

  针对窦性心动过缓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对于无明显症状的患者,没有必要进行特殊合并治疗,只需定期复查心电图,观察病情变化。对于症状性明显的患者,可以选用心率加快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等,以提高心率,缓解症状。对于长期使用药物引起的心动过缓,可以选择更换药物或者调整药物剂量。对于年轻、有症状且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安装人工起搏器,以维持心脏正常的搏动频率。

  总而言之,窦性心动过缓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病因复杂多样。患者会出现心率减慢、心慌、乏力等症状,并有可能引起明显的心肌供血不足。及时准确地诊断窦性心动过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预防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保持心脏健康,过正常的生活,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心脏疾病,以保障自身健康。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应该对窦性心动过缓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这种心脏疾病。

疾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