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是一种心脏疾病

来源:宏韵中医     时间:2023-09-20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心脏起搏点在心房内的窦房结发放的冲动频率低于正常范围,导致心室收缩的频率减慢。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在一分钟内发放60-100次冲动,而窦性心动过缓时,心率可能低于60次/分钟,甚至可以低至30次/分钟。

  窦性心动过缓的症状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包括疲倦、乏力、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以及晕厥等。这些症状是由于心脏输出血液及供应给身体各部分的氧气和养分减少所致。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心率过慢,心脏无法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从而导致昏厥或晕倒。

  窦性心动过缓的病因非常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心脏病、药物副作用、气温过低、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等,会导致心肌功能受损,从而影响心脏的正常搏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也可能引起心率减慢,导致窦性心动过缓。

  诊断窦性心动过缓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心电图是一种简便而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能够准确记录心脏电活动,并检测心脏搏动频率和节律是否正常。在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中,心电图常显示心率低于正常范围的P波,以及相应减慢的QRS波群。

  针对窦性心动过缓的治疗主要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整体情况。对于无症状或轻度症状的患者,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随访观察。但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药物治疗,如采用某些心脏刺激剂或起搏器来提高心率。此外,针对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总之,窦性心动过缓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常导致疲劳、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了解窦性心动过缓的病因和诊断方法,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预防措施,对于预防和减少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疾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