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往往被人们忽视。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搏动不规律或不合时宜,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有停顿。这类病症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甚至猝死。
心律失常的种类很多,常见的包括房颤、房扑、室上速、室速、房室传导阻滞等。它们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可能与心脏结构的异常、心脏功能减退、心脏瓣膜病,甚至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有关。此外,心脏疾病、电解质失衡、过度饮酒或吸烟、长时间的精神压力等因素也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症状多样,轻者可能完全没有症状,重者可能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其中,心悸、胸闷、气短尤其在进行体力活动时更为明显;而头晕、乏力则可能在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时突然发作。
诊断心律失常通常需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基本工具,而动态心电图则能够捕捉到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此外,心脏超声、心脏CT、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检查也可用于进一步明确病因。
防治心律失常,关键在于减少诱发因素和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对于已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植入起搏器或除颤器等方法。
因此,关注心脏健康,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心律失常,可以有效降低其对生活质量和生命的威胁。如果您有任何心脏不适,应及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