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中风的理解与现代医学有所不同,主要围绕着“气血”、“脏腑”等核心理论。中风在中医里细分很多类别,理解其分类对治疗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中风是因外感风邪或内伤情志导致气血逆乱、经络闭阻、脑窍闭塞而发病。其特点表现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症状。根据病因、病机、病位等不同,中风可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类,每类又有更细分的类型。
“中经络”是指仅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主要由气血不足、经络受阻导致;“中脏腑”则涉及突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重证,且可能朝着昏迷等危重度发展,由气机逆乱、痰瘀阻窍引起。在“中脏腑”中,又细分为闭证与脱证两大类:闭证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噤不开、面赤身热等症状;脱证则更加严重,表现为忽然昏倒、汗出肢冷,甚则二便自遗,脉微欲绝等。
理解中风的不同分类,有助于中医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不同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中医在治疗中风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不仅重视药物治疗,更关注调养与康复,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健康。
以上仅是对中风中医定义及分类的概述,不同个体可能因病情不同而适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