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斑块是指在心脏血管壁内积累的脂肪、胆固醇、钙和其他物质形成的沉积物。这些斑块可以逐渐增大,引起血管狭窄,增加心脏病与中风的风险。了解动脉斑块的成因有助于采取预防措施,维持心血管健康。
动脉斑块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通常始于血管内膜的损伤。这些损伤可能由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引起。当血管内膜受损,血液中的脂质会渗入血管壁,形成炎症环境,吸引白细胞聚集。这些白细胞与脂质混合,逐渐形成斑块的内核。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脂质和细胞成分进入斑块,导致其体积增大。斑块最外层通常由一种坚韧的纤维帽包裹,但若纤维帽破裂,斑块内层的物质暴露在血液中,可能引发血栓形成,造成急性堵塞,使心脏病发生几率大增。
了解动脉斑块的成因及其危害性,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定期进行体检等方式可以有效防止动脉斑块的形成。研究显示,定期锻炼、避免吸烟、限制酒精摄入及保持平衡饮食(如地中海饮食)对于降低动脉斑块的风险都非常有益。
上一篇:识别心肌炎:警惕这六个危险信号
下一篇:甘草能否治愈失眠?长期食用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