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与慢性肾衰竭:一场健康危机的警示

来源:宏韵中医     时间:2023-08-17

  慢性肾衰竭是指肾功能逐渐减退,患者肾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受到影响,对已有慢性疾病如骨质疏松、骨质病变等疾病的恢复和治疗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患者骨折风险加大,甚至可能因高年龄、病理性骨折等原因恶化病情,为患者的健康带来巨大的风险。

  骨折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断裂或部分损伤,肾功能减退会加重骨骼密度的减少,增加骨折风险,这是由于血中钙等营养物质不足、甲状腺功能异常造成的。肾脏的营养不良,如血磷增高、酸化等容易导致机体代谢酸中毒甚至导致骨骼钙的向循环中转移,造成骨软化症,从而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

  同时,一些肾病和慢性肾衰竭患者还可能存在维生素D缺乏现象,从而导致骨钙代谢失衡。骨折是骨质密度减少和骨质异常等病变的常见表现,对于肾病患者尤为明显。

  然而,由于许多患者的慢性肾衰竭症状并不明显,很多人在面对骨折这样的健康问题时,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已经患有慢性肾衰竭。骨折症状并非使人能够立即注意到身体不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若出现需要就医诊治的骨折,我们要开展特殊的检查以进一步检查慢性肾衰竭的症状。

  中医学认为,骨折是由“寒”、“湿”的外邪侵袭所引起的,若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其中,“寒”有着收敛、固定作用,而湿则易寒凝;因此,患者应注意内部血液循环、肝肾功能等,以使身体保持稳定、健康状态。中医药可针对此类问题开展调节治疗,既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肾功能,还能提高病人的骨折愈合能力,减少骨折后的并发症风险。

  总之,慢性肾衰竭是骨折的一个重要原因,提高对慢性肾衰竭的重视和治疗,直接和间接的预防骨折,特别是骨折后的并发症,将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应该关注身体健康、定期健康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稳定的生活习惯和充分的养生。

疾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