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怎么回事?症状早期如何判断?

来源:宏韵中医     时间:2023-08-19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不正常,心跳速度过快或过慢,甚至跳动的规律不正常。患者常常会感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会引发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本文将详细介绍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及其早期判断方法。

  心律失常的症状主要分为官能性与可见性两类。官能性症状包括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和乏力等,而可见性症状则包括心电图异常、心率异常及体征异常等。这些症状或体征不一定每个患者都有,也不一定都能出现。

  在早期,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心电图检查来判断心脏节律是否正常。此外,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及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症状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而确定病因。

  中医认为,情志、饮食和环境等多种因素都与心律失常有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这些影响因素。尤其是常见的情绪、饮食及睡眠问题,容易导致心理紧张,进而引起心律失常。此外,缺乏运动、吸烟及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加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针对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中医将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及病因进行不同的辨证施治。例如,对于失眠、脑力衰退等症状明显的患者,中医将推荐使用补气、益肾的中药,给患者带来身心放松的效果,进而调整心脏节律。

  总之,心律失常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早期发现和治疗是关键。只要我们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就医,合理施治,就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疾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