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分类及中医调理

来源:宏韵中医     时间:2023-08-23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发生节律异常,心跳过快或过慢、心动过缓、心房颤动等都属于心律失常。按照发作方式不同,可分为持续性和发作性两种类型。持续性为常态化的,比如心动过快,心跳过慢等;发作性则是突然出现的,如心房颤动等。

  中医认为,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气血不足、脏腑失常等有关,因此中药调理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减少发作次数。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及中医调理方法。

  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60次/分。常见的原因有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病毒性心肌炎等。中医认为,心脾气虚、肝肾阴虚等因素都会导致心动过缓,因此调理需从益气健脾、滋阴补肾入手。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人参等。同时,适量运动、减少焦虑情绪也是辅助调理的重要措施。

  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是指心率高于100次/分。常见的原因有甲亢、贫血、心脏病等。中医认为,情志不畅、气阴两虚都是引起心动过速的主要原因,因此调理需从理气、养阴入手。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黄连、金银花、石斛等。此外,要控制饮食,避免过于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咖啡、巧克力等。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指心房肌肉的不规则收缩,导致心跳不规律,甚至停搏。常见的原因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中医认为,欲快必反、情志失调等因素都会导致心房颤动,因此调理需从护心安神、调理情志入手。常用的中药有麦冬、龙眼、乌梅、天麻等。此外,要保持规律的作息生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综上所述,中医调理心律失常可以缓解症状、减少发作次数。但在调理的过程中,应与西医并行,遵从医嘱,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也要注意日常生活细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饮食习惯,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疾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