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患者常因体重减轻而感到困惑和焦虑,这其实并非无因之果。慢性肾炎,作为肾脏功能逐渐衰退的疾病,其病理过程导致了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食欲不振。1
首先,慢性肾炎常常伴有代谢紊乱,比如钠、水的过量潴留,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进而引发水肿和腹胀。症状的不适感使患者抗拒进食,食欲随之减退。当长期摄入不足,营养素供应不足,身体开始动用自身储存的脂肪和蛋白质,这就是患者出现消瘦的主要原因之一。2
其次,慢性肾炎还可能引发贫血。肾脏功能受损后,无法有效地生成红细胞生成素,一种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的激素,导致贫血的发生。贫血会使患者感到疲倦、乏力,进一步降低食欲。贫血患者常常伴有肉食偏好,由于缺乏足够的铁质摄入,即便食用肉类,也可能难以满足身体的需求,进一步加重消瘦的趋势。3
此外,慢性肾炎常伴随慢性炎症反应,这会升高体内多种炎症因子的水平。这些因子除了参与炎症反应外,还会抑制机体的食欲中枢,导致食欲不振。这种机制与脂肪酸平衡紊乱有关,进一步促进脂肪分解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加速体重下降。4
患者若发现体重莫名下降,应当引起重视,并及时就医检查。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合理膳食和体重管理同样重要。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评估,确保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过量食用高磷酸盐、高钾等不利肾脏的食物。适时摄入植物油和瘦肉,有助于控制体重下降的速度,同时保持良好健康状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