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视角下的中风分类解析

来源:宏韵中医     时间:2025-09-12

  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障碍导致的疾病。根据不同的病因、症状及病情轻重,中医将中风大致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大类,每类又包含若干具体病症。

  中风之名首见于《素问》,后世医家对其病情辨证施治,分别用脑血海虚实、气血充盈与否等论断,进一步发展成中经络与中脏腑两个主要分类。

  1. 中经络:此类型以经脉受阻为主,常见症状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病机在于邪气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中医认为,通过针灸、按摩及草药可有效疏通经络,恢复气血平衡。

  2. 中脏腑:除了肢体功能障碍外,此类型更为严重,可能伴有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病重于经络阻塞,更多涉及脏腑功能损伤。治疗上除了疏通经络外,还须从调理脏腑入手,改善全身状况。

  中医理论中每个分类下又细分许多具体症候,如风痰阻络、血瘀体质引起的经络闭塞等,治疗时需辨明气血状况、脏腑功能以及病情轻重,灵活选用针灸、草药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在临床上,中风病患者应尽早诊断并找到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法,以减缓或逆转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疾病科普